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成语 下里巴人 最初指)

1、成语 下里巴人 最初指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如下:

“下里巴人”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最初用于形容一个地方的原住民或某些族群。其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战争时期,当时,在边远地区常有一些住在山林中、商业和文化程度比较落后的族群,他们与中央政权和更文明的社会相对而言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类地方的居民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往往存在欠发达的情况。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下里巴人”。

古代历史上有大量关于下里巴人的描述。甚至还有诗词和击鼓传花游戏歌曲把“下里巴人”作为主要内容。其中,“下里巴人”被描述成一种与主流文化相违背的形象,生活方式简单粗糙,行为举止毛糙不堪,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语言和文字表达也有很大限制。

然而,“下里巴人”不仅存在于古代,现代也有类似的族群出现。其中,由于经济和文化水平原因,这些人可能存在社会隔离、贫穷和文化落后等问题,他们往往被欠缺资源的地区所集中。

总体来看,“下里巴人”是一个比较群体化的成语,寓意着某些群体在某些社会方面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这个成语也可以为我们指出民族团结和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特点,努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然而,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等各种因素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文化交流需要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信仰。

减少对异质文化的误解和歧视,努力寻求相互理解和尊重,并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错,实现文化之间的真正交流。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成语 下里巴人 最初指)

2、下里巴人最初指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是指古代民间歌曲。

一、读音

下里巴人的读音为【xià lǐ bā rén】。

二、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三、运用示例

1、南朝·梁·萧纲《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下里巴人,更合郢中之听。”

2、唐·薛用弱《集异记·王涣之》:“涣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3、清·李渔《闲情偶寄·变调第二》:“有暇即当属草,请以下里巴人为白雪阳春之倡。”

成语“下里巴人”的寓意:

高雅文艺和通俗文艺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排斥、彼此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彼此补充的,因为“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山。

他们既需要得到教育和启发,又需要得到放松和宣泄;既要得到娱乐,又需要得到美的熏陶;既需要提高,又需要普及。不管是曲高和寡,还是下里巴人,都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人喜欢这样,有人喜欢那样,没有必要刻意去贬低别人。生活中,人们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喜好,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

成语下里巴人最初指(成语 下里巴人 最初指)

3、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著名古琴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因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今多用来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113079.html

(0)
上一篇 01/30/2024 10:15 上午
下一篇 01/30/2024 10:26 上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