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斩蹋顿(曹操著名的故事)

1、曹操著名的故事

阵斩蹋顿(曹操著名的故事)

2、曹操北征乌恒败还是胜

胜了。

建安十二年(207)夏,曹操统军出无终(今天津蓟县),东攻乌桓。时雨涝道路阻塞,乌桓军扼守要道,曹军受阻。曹操采纳当地名士田畴出偏僻小道以攻其不备的建议,乃回师,诈称待秋冬进军。

乌桓军因此戒备松弛。曹操以田畴率部曲为向导,上徐无山(今河北遵化东),轻骑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带),于崇山峻岭中疾行数百里。

八月,两军相遇于白狼山(今凌源东南)。乌桓军队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

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等待后方的重兵,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劝战气势壮气奋发。

于是曹操令张辽率军突击,大破乌桓军队,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蹋顿及名王多人死于阵前。胡、汉降者20余万口。

曹操北征乌桓的原因:

第一,乌桓与袁氏家族世代交好,所以当袁绍在官渡之战忧郁而死之后,袁绍长子袁谭被曹操所杀时,袁绍另外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则投靠乌桓,企图联合乌桓,东山再起,恢复故地。曹操为了彻底消灭袁氏的残余势力,巩固自身的统治,北伐乌桓势在必行。

第二,曹操的志向的一统中国,所以曹操的北伐是必然会发生的,只是袁氏后代逃到乌桓给曹操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接口。毕竟古代出师讲究的是“名正言顺”。后来南征,名不正言不顺,最后于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第三,乌桓在北方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造成了北方边境的不稳定,曹操为了彻底稳固后方,北伐乌桓势在必行。这也是曹操为了南下,必须要解决后顾之忧,巩固后方,所以必须平灭乌桓。

来源:百度百科——曹操征乌桓之战

阵斩蹋顿(曹操著名的故事)

3、怎么评价张辽这个人呢?

陈寿: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陈寿就是《三国志》的作者,而他编写的《三国志》也成为研究三国历史的依据之一,其中他把曹魏集团五个比较厉害,贡献较大的外姓将领放在一篇列传里面,被称为“五子良将”。而张辽就居于最首位,就连惜字如金的陈寿都这样说,也是对他能力的肯定。

罗贯中: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老罗《三国演义》中添加了一些艺术渲染写得就更加传神,张辽以八百勇士大破东吴十万大军,几乎生擒孙权,以少胜多威震逍遥津。也许存在一些夸张的成分,也有东吴军队才是先头部队,大军尚未摆开就被打蒙了的缘故,但是确实体现出了张辽的领军才能,无论是防御攻势还是策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历史中也确实发生了这些战事,“张辽止啼”也流传于东吴。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张辽算是属于曹操时代的老臣,而曹丕继位之后,对张辽更加敬重,不仅分爵进候,在张辽生病时时常询问病情,更是亲自下令将张辽的家人送到他驻军的地方,而在其后曹丕征战东吴之时,被击败逃亡时幸亏张辽救助才脱险,不过张辽被丁奉射中,回营后不久就不治身亡了。

关羽:“此人(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

张辽和关羽结识的比较早,可以说相互是比较了解的,初征讨吕布时,正是关羽的保荐,才让曹操留下张辽,关羽的武力之高自不必说。而且关羽也是比较孤傲的一个人,能够被他看上眼的人没几个,但是却对张辽有如此高的评价。

孙权: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老孙确实是被张辽给打怕了,在逍遥津,十万大军被张辽的八百人打得鸡飞狗跳,自己也差点被活捉,“孙十万”的帽子也就此盖在自己头上。这不才刚刚对合肥又有一点想法,看到守将还是张辽,即使是个生病的张辽,这个进攻合肥的想法就被遏制了。

在极端混乱的三国时代,张辽也留下了自己的赫赫威名,实乃是有勇有谋的上将。

4、张辽阵斩乌桓单于蹋顿,关羽千军万马刺死颜良,谁更厉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114670.html

(0)
上一篇 02/04/2024 12:43 下午
下一篇 02/04/2024 12:48 下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