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在古代叫什么(大豆古称什么)

1、大豆古称什么

大豆古称“菽”,篆文写作“尗”,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后写作“菽”,“菽”也为豆类的总称。

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

大豆分布范围

中国自古栽培,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

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

豆类在古代叫什么(大豆古称什么)

2、豆类是我国传统五谷之一,它在古代也叫?

豆类泛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同时,也常用来称呼豆科的蝶形花亚科中的作为食用和饲料用的豆类作物。 在成百上千种有用的豆科植物中,至今广为栽培的豆类作物不逾20种。

豆类是我国传统五谷之一,它在古代也叫菽。五谷在南方一般指的是稻、黍、稷、麦、菽;在北方地区的说法是麻、黍、稷、麦、菽。菽是豆类的总称,包括青、赤、黄、白、黑各种豆类。

“黍稷”是古代黄河流域地区最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黍与稷在古代以黏性为区别,《本草纲目》中称“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犹稻之有粳与糯也”。黍是比小米稍大、煮熟以后有黏性的一种黄米,因为要在大暑节气下种,故称为黍。

大豆追肥方法

大豆出苗后,一般在大豆芽一片复叶展开时,每亩可用3-5公斤尿素进行追肥,绿色食品大豆,不追化肥、而追有机肥,亩施优质农肥500公斤。如幼苗长势健壮,无缺肥现象,苗期可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

开花结荚期是需肥的临界期,也是大豆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大豆开花前5-7天或初花期施入适量的氮肥,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形成,同时还能减少花荚脱落,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具有明显效果。此期追施氮肥比不追氮肥的一般亩增产10%以上。一般每公顷追施硝酸铵200-250公斤左右,或尿素130-160公斤左右,结合中耕培土,进行追肥。

除此之外,大豆还要补追粒肥,大豆进入结荚鼓粒期,根系活动力衰退,吸肥能力减弱,应采用根外追肥,即叶面喷施的方法,进行追肥,提高大豆成熟度,增加百粒重,改善大豆品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豆追肥时间

初花期追施氮素可促进花的发育幼荚生长。一般趁雨亩撒尿素4—5kg,植株生长过旺的可酌情减量或不施尿素。也可分别于大豆苗期和开花前期叶面喷施钼酸铵或过磷酸钙水稀溶液,以提高肥效,增加产量。大豆初花至结荚鼓粒期,若天气干旱要适期浇水,防止受旱影响产量。

大豆施肥,重点施磷,酌情补氮、配钾。一般亩底施沃叶高磷型肥10-20公斤,尿素58公斤,或亩施二铵15-20公斤。大豆施用钼酸铵拌种,盛花期喷施沃叶硼肥、叶面肥均具有显著增产作用。

豆类在古代叫什么(大豆古称什么)

3、豆类是我国传统的五谷之一,它在古代也叫?

菽。

在古代大豆的名字叫菽,是五谷之一。《物理论》里说菽者是众豆之名,通作豆。古文中对菽多有记载,诗经曰禾麻菽麦。小雅小宛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豆类的生长习性

豆的多数品种直立丛生或攀缘,直立的高30~75厘米(12~30吋),攀缘的长达1.2~2.1米(50~80吋),但几个重要品种为中间类型。

矮生或半攀缘种类广泛栽培。种植攀缘种类以收取其未成熟荚果时,需要安置人工支架以便于收获。各个品种幼嫩豆荚的大小、形状、色泽、纤维素多少和嫩软程度差别很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115952.html

(0)
上一篇 02/08/2024 9:21 上午
下一篇 02/08/2024 9:27 上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