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字(一个个方块字像 填空)

方块字的魅力

方块字(一个个方块字像 填空)

方块字,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字。它们不像其他文字那样,用声音来表达意义,而是用形状来表达意义。它们就像一幅幅的画,有时是孩子们用笔在纸上勾勒出的梅花,有时是自然界中盛开的鲜花。

方块字(一个个方块字像 填空)

我们常常用一种叫做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让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变得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比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激发我们的联想和想象。比喻句通常有一些比喻词,比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等。比喻有以下几个作用:

  • 比喻可以让说理更加简洁明了,让听者更容易接受。
  • 比喻可以让难以想象的东西更加具体化,通过借用类似的事物来加以说明,让看者更清楚明白。
  • 比喻可以让概括的东西更加形象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比喻可以起到美化文章的作用,增加文采和趣味。
  • 比喻可以让事物更加生动,突出其特点,渲染其氛围,侧面反映其内涵。
  • 汉字的奥秘

    汉字,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语文。它们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复杂的方言。它们在中华民族的认同上,也发挥了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作用。

    汉语有八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语、粤语、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湘语和赣语。每一种方言下面,还有许多小方言。比如,闽南话的小方言就有厦门话、漳州话和泉州话等等。汉语方言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欧洲的所有语言,这是毋庸置疑的。

    汉语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也远远超过了欧洲的许多语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可以用自己的母语进行一些基本的交流。波兰人和南斯拉夫人,也可以试着猜出俄国人在说什么。而闽南人和北方人,如果用自己的方言交谈,那就几乎是在白费口舌。

    这种现象,让欧洲人感到难以理解。所以他们经常用“语言”(language),而不是用“方言”(dialect),来描述汉语的这一现象。他们更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使用如此不同“语言”的中华帝国,能够存在几千年而不分裂,而使用同一语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却早已四分五裂。拉丁语,曾经是罗马帝国的语言。当罗马帝国的子民,用拉丁字母拼写自己的方言时,就产生了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随后,罗马帝国也崩溃了,拉丁语也逐渐消亡了。这种情况,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呢?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汉语的书写系统,即中国独特的方块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不表音而只表意的语言符号(有的汉字可以作为其他汉字的表音偏旁)。汉字,无论是刻在龟甲上,铸造在青铜器上,刻写在木简上,还是书写在纸帛上,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变,但汉字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没有变。无论汉语的语音和语法如何变化,无论汉语的方言如何庞杂,说任何一种方言的中国人,都把汉字视为是自己的文字。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主要手段,也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中华文明,多亏了汉字,才得以不断地发展了几千年。对汉字的认同,也就是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国大陆70%的人母语是北方话,香港居民96%的母语是粤语,台湾73%的人口操闽南话。用各自的方言,两岸三地的中国人无法交流。但他们都认同方块汉字,不管是简体还是繁体。他们都把用方块汉字印刷或书写的官方文书、文艺作品、报刊杂志和教科书等等,看作是自己文化的一部分。而用这种文字的印刷品所承载的内涵,包括伦理道德、典章制度、文化传承、思想理念等等,也就被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视为共同的文化遗产。语文和宗教,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属性。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属性,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宗教属性要大得多,重要得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116204.html

    (0)
    上一篇 02/08/2024 12:54 下午
    下一篇 02/08/2024 1:00 下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