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仙ol(魏晋南北朝小说特点)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色

遇仙ol(魏晋南北朝小说特点)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中国素来信奉巫术,自秦汉起,神仙之说甚嚣尘上,汉末更是巫风大作,鬼道盛极;同时小乘佛教也传入中原,逐渐广泛流传。这些都是迷信鬼神,崇尚灵异的思潮,因此从晋到隋,出现了许多鬼神志怪的书籍。这些书有的是文人所作,有的是教徒所作。文人的作品,虽然不像释道两家,专门为了弘扬自己的教义,但也不是刻意写小说,而是当时认为阴阳两界,人鬼同存,所以他们叙述的异事,和记载的常事,自认为都是真实无虚的。”这里说明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盛行的原因,是受到了民间巫术、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而作者的态度,是把怪异的传说当作事实来叙述。作为一个基本的概述,鲁迅的总结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说的来源和形式是比较复杂的。有的着重于宣扬神道,有的偏爱于怪异事迹,还有的在小说中表现了人生的情趣和感情,这些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遇仙ol(魏晋南北朝小说特点)

笔记小说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403一?)和他的手下人从各种书籍中摘录编成的,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字子敬,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远亲,继承了临川王的爵位,曾经管理过京城的地方事务,担任过荆州刺史等职,有一定的政绩。他为人清朴,酷爱文学,身边聚集了许多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全文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类别。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的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

志怪小说

现存的志怪小说中,有署名为汉人的作品,主要有题为班固作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题为郭宪作的《洞冥记》。这些作品以前的研究者多认为是六朝人伪托的,但近来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本书中暂不妄下结论。这些作品都是讲述武帝的神仙奇遇,其中《内传》最为著名,叙述了西王母降临武帝宫中的故事,篇幅很长,文辞华美而冗长。确定年代的志怪书,应该是题名曹丕作的《列异传》最早。可惜这本书已经失传,只有在其他的类书中有部分引用。其中“宋定伯卖鬼”故事最为有趣。宋定伯年轻时,夜晚遇到鬼,就假装自己也是鬼,和鬼一起走,巧妙地化解了鬼的怀疑,并骗到了鬼怕人的唾沫的秘密。后来他把鬼硬拖到市场上,鬼变成了羊,他吐唾沫让羊不能变回,卖了一千五百钱。这个故事很有幽默感,也反映了中国民间的一种心理,就是既害怕鬼,又想欺骗鬼,俗话说“糊弄鬼”就是这个意思。还有一个故事,《谈生》,讲的是一个书生和一个美丽的女鬼结婚,因为违反了三年不用火光看对方的约定,最后分开,只留下一个儿子。这个故事感人至深,后来还有新的变化。因为好奇心而受到惩罚,这是各国民间传说中最常见的主题,从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

《搜神记》

魏晋志怪小说中,《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者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是两晋时期的史学家,著有《晋纪》,被称为良史。他也喜欢阴阳术数、神仙鬼怪。《搜神记》序中,他说写这本书是为了“证明神道的真实性”,同时也有保存古闻和供人“消遣娱乐”的意思。这本书原来已经散失,后来由明代的人重新编辑而成,现在有二十卷,四百多个故事,其中有些是误编的。

《搜神记》的内容,一部分是“继承前人的记载”,但并不是完全照抄,有些地方做了一些修改;另一部分是“收集当时的事情”,出自作者的笔下。其中大多数只是简单地记录了各种神仙、方术、灵异等事迹。也有一些故事的情节比较完整,在虚构的形式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思想感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优秀的传说故事。如《李寄斩蛇》、《韩凭夫妇》、《东海孝妇》、《干将莫邪》、《董永》、《吴王小女》等,都很出名,对后来的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118631.html

(0)
上一篇 02/15/2024 9:56 上午
下一篇 02/15/2024 10:02 上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