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弹(强大的核导弹一个能摧毁多少个100万人)

1、强大的核导弹一个能摧毁多少个100万人

分类核弹按属性分为原子弹、氢弹、特殊性能核武器(中子弹、冲击波弹等等)

【1】。氢弹原理是核聚变(就是太阳),比原子弹的核裂变杀伤力更大。中子弹的冲击波破坏力并不大,但爆炸产生大量电离性辐射,可以在保留建筑的情况下大量杀死有生力量,导致空城、鬼城。

威力。一般情况下,衡量核武器威力的单位是“当量”。只核爆炸中所释放的能力,相当于多少吨TNT炸药爆炸所释放的能量。当下的主流核弹中,万吨级都是相当普遍了,超级弹头甚至可达千万吨甚至亿吨级。核爆炸造成的破坏性,不只取决于核弹当量,还与核弹属性、弹头数量、爆炸高度相关,甚至于风力、风向、晴雨等天气因素相关。

杀伤。早期的核弹都是核炸弹,大多采用了触地引爆。日本广岛和长崎的房屋又多是木质结构、层高较小。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把城市抹平了

【2】。而现在的城市充满了钢筋混凝土的摩天大楼,高密度高强度的建筑会极大削弱核弹的冲击波威力。但是别高兴的太早了。因为:(a)现代核弹都是装载在导弹甚至洲际导弹上,是拥有强大的制导系统、精准的定时引爆器战术导弹。核导弹通过机动变轨、超低空飞行等方式到达指定城市上空千米处自动引爆,冲击波不是直线击中建筑,威力大大增加。(b)核空爆造成的冲击波不仅仅是狂风。首先是静态超压,高压和真空会急速的拉扯建筑物,造成长达数秒的高强度反复,从而导致建筑承重结构疲劳、松散,而随后的狂风一扫就讲爆炸中心部位抹平了。在冲击波覆盖范围内,基本不可能有人存活。(c)核弹的最主要杀伤不是冲击波,而是辐射云。作为流体的冲击波衰减是很快的,影响范围有限。而核爆后,中心的真空会吸取大量的尘埃和土壤,随着核爆废料一起蒸发,上升成为放射云。而后的放射性沉降将带来致命的高辐射,并持续数月甚至几年。所有放射云覆盖面积内的生物,都会被大量的核辐射摧毁,即便侥幸不死,也不会安然无恙。(d)核弹会摧毁城市的交通、供电、供水系统。大威力核弹空爆导致的高温、高强度热辐射,将点燃整个城市,随之而来的大火会烧掉剩下的东西。持续的大火和长期的高辐射,使躲在地下防御工事人也很难存活。只能祈祷离核爆中心足够远。

实战。在只考虑“当量”情况下,来看几个核弹的威力: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B-29超级堡垒轰炸机“艾诺拉?盖”在广岛投掷核武器“小男孩”。 城市中心12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全部被毁,全市房屋毁坏率达70%以上。据日本官方统计,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小男孩”的当量是1.3-1.6万吨,如果扔到北京,重灾区基本在二环以内。是下面的效果

【3】,可以在google地图上的任意点扔核弹,然后爆炸效果就会展示在地图上面:

中心半径的0.1公里范围的任何物体将直接被火化;红色半径0.7公里的圆内是冲击波范围,存活率基本为0;然后绿色区域半径1.4公里,50%-90%的死亡率,数小时和数周内会有持续的死亡;然后灰色区域半径1.85公里内,大部分建筑物都会倒塌,死伤无数;最大的半径2.14公里的圆内,暴露在外的人会因为核弹的强光辐射导致皮肤三度烧伤,同时引发大量火灾。“B61”战术核弹

【4】,目前服役的约有三千枚,34万吨当量,基本可以摧毁四环内所有目标。W59核弹,100万吨当量,可以覆盖几乎所有五环,三环以内基本不会留下任何东西:

至于目前实验过的最大当量核弹“沙皇炸弹”

【5】,最初设计是1亿吨当量,堪称炸弹之王。其恐怖的杀伤力将把五环以内夷为平地!威力将覆盖密云、延庆,廊坊也逃不掉。可以说北京将彻底在地球上消失:

上海?一千万吨当量就可以说拜拜了!通过上面对比可以计算出,沙皇炸弹的当量是小男孩的6.2万倍,然而冲击波半径仅仅增加了不到9倍。但是覆盖面积就增加了81倍。所以即便增加核弹当量,对造成的破坏影响有限,但架不住疯狂的人类堆出重达27吨的变态玩意(威力减半的沙皇炸弹),其破坏力是小男孩的3864倍。

核战争。真正的核战争,沙皇炸弹这种畸形胖子基本没法用,但是还有多弹头巡航导弹。俄国的一艘核潜艇上可以一次发射3-5枚,每个核弹将有5-8个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弹头都有万吨当量,可以覆盖美国所有的主要城市。如果不予拦截,这么一下子就可以让美国回归石器时代。对一个城市来说,如果天气合适,先大风扩散,再小雨沉降,人口密集度高,不考虑地下防御工事,核弹的杀伤力将翻倍,死亡人数无法估计。

不扩散。核弹真的是毁灭性武器。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至2010年全世界依然有22000枚活跃核弹头

冲击波弹(强大的核导弹一个能摧毁多少个100万人)

2、介绍下核武器的分类?

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

冲击波弹(强大的核导弹一个能摧毁多少个100万人)

3、请教爆炸冲击波信号的特点。

核武器是迄今人类制造的杀伤破坏威力最大的武器。核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是其爆炸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转化出的多种杀伤破坏因素造成的。这些杀伤破坏因素分为两类:第一类作用时间仅为数十秒,称为瞬时杀伤因素,包括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等4种;第二类作用时间可持续几天甚至更久,主要是指爆炸产物的放射性沾染:

1.光辐射

光辐射就是核爆炸时从温度高达数百万、几千万度的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它可造成人员皮肤烧伤、视网膜烧伤、闪光(致)盲;如果炽热的空气被吸入还可造成呼吸道烧伤。光辐射还能使木、棉、橡胶、塑料制品熔化、碳化、燃烧,使火药燃烧、熔化;还能引爆炸药,引起火灾。

2.冲击波

冲击波是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火球猛烈向外膨胀、压缩周围空气形成的高压气浪。它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随距离的增加,传播速度逐渐减慢,压力逐渐减小最后变成声波。冲击波的直接杀伤是通过超压挤压人体内脏和听觉器官,及其动压使人体抛出,撞击地面或其它物体造成的。间接杀伤是指被冲击波破坏的物体(如倒塌的房屋)或抛射的物体作用于人体造成的损伤。冲击波也能破坏工事、建筑物和武器装备。

3.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是指核爆炸前十几秒内放出的r射线和中子流。前者以光速传播,后者速度也可达每秒数千米至几千万米,两行均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早期核辐射能引起人员、牲畜的放射病。

4.核电磁脉冲

核爆炸瞬间释放的r和X射线与周围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产生大量带电粒子,这些粒子高速运动,在爆心周围形成很强的瞬时电磁场,并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扩散传播,这就是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场强很高、频谱很宽,传播速度快(光速),作用范围比光辐射、冲击波和早期核辐射大得多。它能在导体中感生出很大的瞬时电压和电流,干扰或破坏无防护的电子设备、电路和元器件。

5.放射性沾染

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质对地面、水、空气、食品、人体、武器装备等造成的污染,称为放射性沾染。对于暴露的人员,放射性物质的各种射线将使其患放射病。放射性沾染通过空气、水或食物进入人的口、鼻、体内组织,也会引起放射病。

6.核武器的综合杀伤破坏作用

核爆炸时上述各种杀伤破坏因素几乎同时发生,因此,其对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

7.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与其威力直接相关。描述核武器的威力经常使用两种参数:

(1)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指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当量(梯恩梯当量)度量。它表示产生同样能量所需的TNT炸药的重量;常用吨、千吨或百万吨TNT当量表示,有时简称“当量”,1吨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约为4183兆焦。外军现装备的核武器已形成不同威力的完整系列。特大当量核武器,如前苏联的SS一9型洲际战略导弹,单弹头当量为2500万吨;最小的核武器,如美国的w54特种核地雷,当量仅为10吨。

(2)核武器的比威力

核武器的比威力是其威力与弹重的比值,单位是吨TNT当量/千克或简称吨/千克。比威力是核武器研制水平的标志,该值越高,研制水平也越高。

1945年美国投在日本的两枚原子弹比威力值为0.3~4.5吨/千克。1989年美国生产的三叉戟2型D5/MK5 潜射导弹的w88型核弹头,当量为475万吨,比威力达2.35千吨/千克。

目前,某些核武器已具有“当量可调性”,即同一枚核弹,其威力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例如美国的B61核航弹,其当量有4种,调节范围为0.5~34.5万吨,可根据战术需要直接在载机上灵活调节。

三、核武器分类

(一)核武器从释放能量原理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裂变核武器与聚变核武器:

1、裂变核武器(原子弹)

一个重原子核(如铀235,钚239)分裂为质量相接近的两个或几个较轻的原子核,称为核裂变。利用铀235或钚239原子核的自持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称为裂变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

平时,原子弹中的铀235和钚239裂变装料处于次临界状态,不会产生核爆炸。起爆时利用常规炸药爆炸使次临界状态的裂变装料在瞬间达到超临界状态,产生自持裂变链式反应并将反应能量以爆炸形式瞬间释放出来。

按起爆方式,原子弹可分为枪式和内爆式两种。前者的核装药由若干块处于亚临界的铀235或钚239组成。化学炸药爆炸使其合拢,达到超临界状态,实现核爆炸。后者是利用化学炸药爆轰,通过内爆压缩处于亚临界状态的裂变材料,使其密度加大而达到超临界状态,实现核爆炸。

2.聚变核武器(热核武器,氢弹)

轻原子核相遇,聚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称为核聚变。聚变反应必须在极高温度(几千万度)下才能发生,因此又称为热核反应。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高于裂变反应,1千克氘(符号:D)、氚(符号:T)混合物完全聚合释出的能量是1 千克铀235裂变能量的四倍多。

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称为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目前热核反应的条件只能由原子弹爆炸来提供。因此目前氢弹都用原子弹作为引发聚变反应的“扳机”,又称为“初级”。氢弹内发生热核反应并用高能中子诱发重核裂变的部分称为氢弹主体,又称次级。氢弹的初级和次级按特定的组合方式装在同一弹壳内。

3.中子弹(加强辐射弹)

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而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核武器,称为中子弹,或“加强辐射弹”,或“弱冲击波强辐射弹”。

中子弹是一种小型、低当量氢弹,它以氘和氚为聚变材料,以尽可能低的核裂变当量弹为“扳机”,使其中子辐射大大增强,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均相对减弱。据测算,1 枚当量为1千吨的中子弹,在150米高度爆炸时,其瞬时核辐射杀伤半径可达800米,对坦克乘员的杀伤相当于1枚当量为1万吨的原子弹,而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半径约为550米,不及该原子弹的1/2。

中子弹扳机的特点是利用较少裂变材料就能放出较多能量以满足氘氚聚变反应所需的高温。其技术关键一般说来是:用临界质量小的钚239代替铀235,使装料减少到1/3;在裂变扳机中加入少量氘氚混合物。中子弹爆炸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化学炸药爆炸引发钚239的裂变反应;然后钚239的裂变反应引发“扳机区”氘氚混合物的聚变反应,产生大量高能中子,促进钚239的裂变,放出更多中子并进一步提高“扳机区”的温度。此过程称为“中子反馈”;中子弹用的此种扳机称为“加强原子弹”;最后裂变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聚变材料区氘氚的聚变反应。

中子弹是一种战术核武器,能有效地杀伤人员和对付装甲集群目标,其对建筑物和武器装备的破坏作用很小,放射性沾染也很轻。适合于本土防御作战使用。

(二)核武器从作战使用目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与战区核武器;从运载(投送)方式角度分类,可以分为核导弹、核航弹、核炮弹、核深水炸弹、核地雷、核鱼雷、核水雷等:

核导弹是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可从陆上、空中、水面、水下发射。按照其作战使用目的可分为战略核导弹和战术核导弹两类。

核航弹是装有核装置的炸弹,一般由飞机投掷并利用降落伞减速保证投弹飞机的安全。世界上仅有的实战使用核武器就是1945年8月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枚核航弹。

核炮弹是用火炮发射的核装药炮弹,常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例如美国XM一785型155毫米榴弹炮的核弹头,威力为2000吨TNT当量。

核地雷是装核装药的地雷,用于打击集群装甲目标,可在敌主攻方向的狭窄地段炸出大坑,形成大面积污染,遏制敌坦克、机械化部队的进攻。一枚2000吨当量的核地雷可摧毁距爆心200米范围内的坦克和260米范围内的装甲车。

核鱼雷是装有核装置的鱼雷,由潜艇携带,用于攻击大型水面舰艇、舰队、商船队及港口、基地、大型海岸工程等目标。美国MK一48一5鱼雷就有核装药型。

核深水炸弹(核深弹)是装有核装置,用于攻击潜艇等水下目标的炸弹。一枚1万吨TNT当量的核深弹在水下爆炸可将距离1千米以内的潜艇击沉或严重破坏。美国核深弹仍在服役。

核水雷是装有核装药的水雷,用于毁伤敌方舰船或阻碍其行动。1~2万吨的核水雷爆炸能使700~1400米处的舰船遭到中度损伤。

(三)几种国外拟研制、发展的核武器

1.核定向能武器

以核爆炸能作为动力源的定向能武器,称为核定向能武器。这类武器利用核弹释放的巨大能量激励或驱动产生高能的激光束、粒子束、电磁脉冲、等离子体等,并使其定向发射,固而可有选择地攻击目标,能量也更集中,具有可控的特殊杀伤破坏目的。

核定向能武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

用核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激励激光工作物质,使其产生X射线激光的装置,称为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这种激光器的机理试验已在80年代中期进行,目前尚未制成武器系统。这种激光器若能研制成功,则将具有重量轻、可瞬时发射等优点。它只能在高空使用,其可能的用途是摧毁来袭的大规模齐射核导弹,也可能用于打击天基平台。

(2)核电磁脉冲弹

利用在大气层以上的核爆炸,使之产生大量定向或不定向的强电磁脉冲,以毁坏敌方的通信系统等的核武器,称为核电磁脉冲弹,或EMP弹。它是美国正在研究发展的“第三代核武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尚处于探索、预研阶段。

其作用可举例如下:一枚威力为百万吨TNT当量的普通氢弹在高空爆炸,在其所能覆盖的地球表面上(爆高为400千米的核爆炸,其覆盖半径为2200千米),最大的电场强度可达1~10万伏/米,频谱主要范围为1万至1亿赫兹。这样强的电磁脉冲作用到电子系统、设备、通信系统中,可产生很高的瞬时感应电压与电流,从而造成毁坏或瞬时电磁干扰。

2.其它核武器

(1)冲击波弹

一种以冲击波效应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的特殊性能氢弹。其确切名称是减少剩余放射性弹,简称RRR弹。

1980年,美国宣布已研制成功冲击波弹,并称这种弹的放射性沉降要比同威力纯裂变武器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光辐射破坏效应也显著减少。

冲击波弹的杀伤破坏作用与常规武器相近,能以地面或接近地面的核爆炸摧毁敌方坚固的军事目标,且产生的放射性沉降较少;爆后不久,己方部队即可进入爆区。因此,比较适合在战场上使用。

(2)感生放射性弹

利用核爆炸释放的中子照射某些添加的核素(如钴一59,或锌一64),感生大量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从而增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80980.html

(0)
上一篇 10/31/2023 11:21 上午
下一篇 10/31/2023 11:25 上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