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友是指什么(什么是端午三友?)

端午三友:菖蒲、艾、大蒜

端午三友是指什么(什么是端午三友?)

菖蒲、艾、大蒜,是端午节的必备之物,被人们称为“端午三友”。它们不仅是食物和药材,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能够防病驱邪,保护身体健康。

端午三友是指什么(什么是端午三友?)

古代医书《本草纲目》记载,菖蒲能“通九窍,开心益智,除邪气,杀百虫”,艾能“祛寒湿,散风邪,止血止痛,杀虫毒”,大蒜能“消食化积,杀蛔虫,解毒,辟恶气”。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祛毒气”。《帝京岁时纪胜》说:“五月五日,细切蒲根,拌以雄黄,曝而浸酒……挥洒床帐间,以避毒虫”。这些都说明,古人对菖蒲、艾、大蒜的功效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实践。

端午节正值仲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疾病和虫害最易发生的时候。各种毒虫在这个季节开始活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古人在端午节时,在门口插上菖蒲和艾,以驱除邪气和毒虫;在吃了油腻的粽子后,再吃些大蒜,以助消化和杀菌。这样,就形成了把菖蒲、艾、大蒜作为“端午三友”的习俗,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是古汉语中“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就是五月初五的意思。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吧。

端午节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这说明,端午节是一个与夏至相关的节日,是古人对夏天的庆祝和祈福。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曹娥,有的说是为了驱除恶月恶日,有的说是为了祭祀龙图腾。其中,最为流行和广为接受的,是纪念屈原的说法。

屈原,是公元前278年楚国的大诗人和大政治家,他忠心爱国,为楚国的兴亡奔走,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诽谤,被赶出了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忧思和对理想的追求。当他得知秦军攻破楚都,灭亡了楚国后,他悲痛欲绝,于五月五日,抱着一块石头,投入了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深感悲哀,纷纷涌到汨罗江边,祭奠他的英灵。他们划着船,在江上寻找他的遗体,这就是赛龙舟的由来。他们还用竹筒装满米,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这就是吃粽子的由来。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用赛龙舟和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屈原,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其他的传说。比如,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他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将,曾经助吴王夫差灭掉了楚国,但是后来因为建议消灭越国而得罪了吴王,被迫自杀。他临死前,让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悬挂在吴国的东门上,以看到越国的复仇。因此,有的地方在端午节时,会用雄黄水洗眼睛,以纪念伍子胥的忠勇和预言。

还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曹娥,她是东汉时期的孝女,她的父亲曹盱是一位名医,曾经救治过许多人,但是却不幸溺水而亡。曹娥为了寻找父亲的尸体,每天在江边哭泣,终于在五月五日,她也跳入江中,抱出了父亲的遗体。后人为了纪念她的孝心,就在她投江的地方建了曹娥庙,还把她的诗歌刻在石碑上,流传至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125254.html

(0)
上一篇 03/04/2024 11:15 上午
下一篇 03/04/2024 11:23 上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