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我国人民也爱嗑瓜子(闲来无事嗑瓜子,中国人是如何爱上嗑瓜子的?)

嗑瓜子的历史和文化

明朝时我国人民也爱嗑瓜子(闲来无事嗑瓜子,中国人是如何爱上嗑瓜子的?)

嗑瓜子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早在明代就已经盛行,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更是风靡全国。最初,人们嗑的是西瓜子,后来南瓜子也开始流行起来。嗑瓜子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瓜子能够提神醒脑,另一方面是因为瓜子能够带来乐趣。

明朝时我国人民也爱嗑瓜子(闲来无事嗑瓜子,中国人是如何爱上嗑瓜子的?)

嗑瓜子的习俗可能最早起源于北方。北方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农民们闲暇之时,只能呆在家里取暖,嗑瓜子聊天成了消磨时光的主要方式。渐渐地,嗑瓜子的习俗就传播开来,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爱好。

嗑瓜子除了能够打发时间,还有很多好处,让人越嗑越上瘾,难以割舍。瓜子不管是制作还是食用都很简单方便,而且拿出来招待客人,既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好客,又能让客人有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从而增进彼此的友谊和情感。嗑瓜子还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有时候会感到紧张或尴尬,手中有食物的话,就能让我们放松一些,所以我们经常在喝酒或吃甜点的时候,让人们互相放松下来。但是其他的食物可能会比较贵或者不健康,所以廉价又营养的瓜子就成为了我们相聚时的最佳休闲食物。嗑瓜子的过程也能够缓解彼此的紧张情绪,增加交流的氛围。

向日葵的来历和名称

快到春节了,又到了一年一度亲友们围坐喝酒吃肉嗑瓜子的时候,据说中国人是全球最爱嗑葵花籽的人群,嗑瓜群众们可知向日葵从哪里来,何时传入中国。

向日葵,属于菊科向日葵属,茎直立,花如圆盘,花色金黄灿烂,被认为是追求阳光的象征。向日葵原产于美洲(今美国东南部),由哥伦布带到欧洲后,在明末经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明末的金石学家赵崡(1569—1619)在他的《植品》一书中记载:“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蕃僧携种入中国。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盘,随日所向。花大开则盘重,不能复转”。这本书出版于1617年,说明向日葵传入中国是在这之前。明代的文人、农学家王象晋在他的农业专著《群芳谱》里写道:“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坚粗如竹。叶类麻,复直生。虽有旁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盏,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已转紫黑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

赵崡和王象晋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向日葵于明代传入中国的证据,也介绍了向日葵的特征和种植方法。向日葵传入中国后,经过了一个从观赏植物到食用植物的转变,康熙年间,桃源乡的臧麟炳和杜璋吉在他们的《桃源乡志》中记录,“葵花,又名向日葵,色有紫黄白,其子老可食”。

除了向日葵这个通用的名称,向日葵在中国还有很多别名,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资料显示,全国共有247种关于向日葵的称呼,嗑瓜群众是不是感到惊讶。按照词根分类法,可将这247种称呼归纳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131669.html

(0)
上一篇 03/21/2024 11:55 上午
下一篇 03/21/2024 12:04 下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