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浪人是什么意思)

1、浪人是什么意思

浪人:基本解释是”游荡无赖之徒,行踪无定的人,也指流浪的武士”。一般多用于表示,到处流浪居无定所的日本穷困武士。即日本幕府时代失去俸禄而流浪的武士。

出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听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这里的”浪人”释义——”游荡无赖之徒”。

唐王勃《春思赋》”仆本浪人,平生自沦。怀书去洛,抱剑辞秦”。

唐柳宗元《李赤传》”李赤,江湖浪人也”。

郁达夫《过去》:”啊,这世界虽说很大,实在也是很小,两个浪人,在这样的天涯海角,也居然再能重见,你说奇也不奇”。这里的”浪人”释义——”行踪无定的人”。

日本浪人:是指日本幕府时代失去禄位,四处流浪的武士。幕府体制瓦解后,浪人不断增加,其中有一部分改营农商,但多数仍保持武士传统。明治维新后,有些为军部所用,从事侵略扩张活动。

浪人(浪人是什么意思)

2、古代日本浪人究竟是什么职业,当时他们身份地位如何?

在日本动漫中,浪人和武士似乎都是相当神秘的存在。他们动辄拥有绝妙的刀术,抑或是长有英俊的面庞。但是,真实历史中的浪人果真如此潇洒吗?

一、何为“浪人”?

浪人,字面意思就是“流浪的人”。但凡有所归依,人们大多不会选择流浪。日本人也将浪人称作“浮浪”,指的是离开登记造册之地而前往其他地区生活的一切身份的民众。

从大化改新起,日本百姓开始了第一次官方统计在册的“流浪”旅途。因为建立班田和户籍制度,那些擅自离开本业的人就被称为“浮浪人”。圣德太子的改革,并没有彻底挽救日本社会的危机。大化元年9月诏书写道:贵族们“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己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

贵族们多采取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农民失去田地无处可去,不是与这些田地持有者们签订租约,就是逃离祖业在各地流窜,以至于形成了极大的社会问题。“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惨状不绝如缕。这些被迫流亡的部民聚集山泽,同食利贵族们进行武装斗争。据《日本书纪》记载,此时的日本社会常常“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然而,随着公家的倾倒和武家政权的骤兴,一些隐匿在各地的“浪人”们重新获得了地位。在镰仓及室町时代,武士以独特的身份获得了政治、经济与社会上的诸多特权。这个时代的“浪人”,特指“失去主人的武士”,或“领地被其他人占据的武士”。在战乱年代,即便是因某种原因成为浪人,武士们仍旧可以在地方各大名处寻得一官半职。

进入战国时期后,“浪人”身份竟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战国时期,主从关系早已由于时代的演变进而被固定下来。这个时候,失去了主人而获得自由的武士被称为“牢人”。由于战乱频仍,很多“牢人”甚至可以同时依附于七八个不同的主家。强调“忠顺”的大和武士们,此时也趁势开始向家主讨要更多的个人权力。稍有不合,“牢人”们便扭头就走,丝毫不用顾忌传统家臣应负的义务。

江户时代结束了在国内持耗已久的内战,开创了长达300年的和平时代,武士阶层也随着战乱的平息逐渐流离失所。在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曾经废除了西军大名的大部分领地,由此导致大量依附于家主的武士无所归依。从前因信奉“骑墙主义”投靠过不同主家的“浪人”们,如今再也没办法重获地位,因此选择在大阪战役中投靠丰臣家。据说,大阪之役中,光是丰臣一方就聚集了10万“浪人”。

影视剧中的德川家康形象

和平年代开始后,德川家的将军们实行了数次对“外样大名”的“削藩”政策,因此又诞生了一波又一波的“浪人”。到第三代将军家光时,散居在日本各处的浪人已经超过50万。这些人在和平年代无法获得重新出仕的机会,因此有的选择重新做农民,也有的选择在城下町做买卖,还有的放不下曾经“高贵”的身段,选择偷偷“寄进”给大名作养子或食客。

江户时代中后期,社会上的浪人越来越少。幕末维新时代,浪人群体积极参与各种政治、军事甚至刺杀运动。明治维新后,官方下令倡导“四民平等”,于是浪人真正变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阶层。浪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地位,转向经营武馆、做小买卖或是参军的居多。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浪人在现实社会中逐渐消亡。

二、“浪人”的职业佳话:赤穗四十七武士事件

日本浪人群体的优秀代表或者说职业模范就是“赤穗四十七武士”。该事件发生在“犬公方”德川纲吉元禄年间。为践行儒家礼仪,确立幕府与朝廷的友好关系,元禄七年纲吉下令:“每逢新年,幕府便要派遣使者前往京都问候;相应的,朝廷也要派遣世界前往江户进行回礼。”就这样,赤穗蕃主浅野长矩在元禄十四年受命迎接朝廷敕使。

没曾想,年少气盛的浅野长矩在礼金和招待礼制问题上和吉良义央产生了分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赤穗近年来财政紧张,家臣数目又几倍于寻常,因此有些“资不抵债”的窘迫。但在此节骨眼上,义央没耐得住脾气,大骂浅野长矩是“将仪式作儿戏的乡巴佬”。

在朝廷敕使入驻龙口传奏屋的第三天,两人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在敕使将要入城时,一位幕臣在询问长矩“仪式何时结束”的时候,吉良义央在一旁冷笑道:“此事向我询问方可,何用问此乡巴佬乎?”

忍无可忍的长矩终于拔出佩刀砍向义央的脑门,在义央一阵哀号准备逃跑之际抽刀再次捅向他的后心。如果不是周围的侍卫们拉住长矩,恐怕事情还要恶化。

将军纲吉在听闻此事后,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喧哗两成败”论去处理(各打八十大板),而是命令长矩马上切腹自尽。这事闹得确实有点大,甚至惊动了远在皇城的贵族,所以纲吉的命令并不过分。在留下“风吹花兮花惜春,我犹胜花兮,无计留春驻”的诗句后,长矩剖腹自尽。

随着事态进一步恶化,纲吉决定令赤穗撤藩。这一下可惊动了赤穗的所有人,大家都在商议着究竟“应该顺从幕府的命令,还是索性掀起反抗”。最终,以大石内蔵助为代表的“暂时妥协派”胜利了。元禄十五年,大石内蔵助看到请愿没有希望,遂秘密召集盟会,宣布进行复仇行动。

在年末吉良家正举行茶会之时,愿意为此次刺杀行动献身的“四十七浪人”早早地埋伏在了吉良宅邸的四周。其他人则借口宅邸“着火”,骗家丁打开了大门,之后从正门、侧墙、后屋先后闯入府邸。在经历了一番苦斗之后,浪人们以4人受伤的微小代价,活捉吉良义央。之后,浪人们果断将义央斩首,并把其头颅供奉到了泉岳寺长矩的坟墓前。

虽然幕府知道了这件事,但考虑到“礼仪之争”的风头已过,且民间多有支持武士“义举”的呼声,幕府便于元禄十六年二月四日下令赤穗四十七浪人剖腹,遗骸至今埋葬在泉岳寺中。

文史君说

日本民间有这样一段俗语:“一曰富士,一曰鹰之羽交叉口,一曰上野樱花怒放时。”这是对曾我兄弟事件、元禄赤穗浪人事件和荒木佑卫们事件的赞誉之词。

在上述三大复仇行动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元禄赤穗事件。从江户时期的人形净琉璃(民间说唱),直到今日的影视小说,赤穗四十七武士一直活在日本人心中。不过,过分宣扬武士对生命毫不在乎的“情操”,并不利于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可能是受到了樱花凋落的影响吧,日本人真的十分敬佩这种敢于为公家舍命的义士行为。

浪人(浪人是什么意思)

3、浪人与武士的区别

浪人与武士区别如下:

1、浪人;①到处流浪或行踪无定向的人。②日本一种到处流浪的武士。他们因战乱而离开主君(大名),失去户籍,但仍保持武士传统

2、武士;归入小贵族,地位较士低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

3、一句话概括,浪人没主子四处飘,武士有人包养

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其中一项改革就是废藩置县,也就是废除诸侯的封建领主统治权,把他们的领土收归国有。同时,改革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阶级吃国家俸禄的特权。这一改革造成的影响,使得武士阶级迅速瓦解了,他们中的少数级别较高的变成了大地主、大资本家和银行家,中层的变成了商人、自由职业者和高利贷主,而人数最多的下层武士则大量破产,变成了无产者。于是,日本社会上浪人数量骤然增多,据说当时有10余万众,这就在日本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具有新的阶层–浪人阶层。他们精神上以天皇的武士自居,物质上却已经穷困潦倒,又放不下架子出苦力,除了打打杀杀也没有其他技能,因此很多人不务正业,到处惹事生非,很多浪人为日本军部所用,或征招入伍,或被派到其它国家从事谍报、侦察和特务等角色,充当着日本侵略扩张的先锋,在亚洲各国四处从事非法买卖,组织黑社会,极尽作奸犯科之能事,犯下累累劣迹罪行。但有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将他们描绘成为武功高强,行侠仗义的类似中国武侠的形象,这一点我们要知道其中的本质区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138119.html

(0)
上一篇 05/07/2024 10:46 上午
下一篇 05/07/2024 10:51 上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