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堂人形图(历朝代有关针灸学的医家书籍有那些)

针灸学的历史发展与经典著作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特定的针具,按照经络学说,刺激人体的特定部位,以调和气血,防治疾病。针灸学的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的石针、骨针,到今天的电针、激光针,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许多针灸学的名医和名著,为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那么,历朝代有关针灸学的医家书籍有哪些呢?这里我们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不能涵盖所有的针灸著作,还请读者见谅。

《明堂人形图》——唐代针灸名著

《明堂人形图》是唐代针灸名医甄权所著的针灸专著,是我国第一部有图有文的针灸书。它收录了甄权一生的针灸经验和心得,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的经络、穴位、病候、针法等内容,配以精美的人体图,为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甄权,字仲权,南朝梁大同七年(541)生于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唐贞观十七年(643)卒。他幼年随母亲学习医术,后与弟甄立言共同钻研方书,精通内外科,尤其擅长针灸和药物治疗。他曾在隋开皇初年(581)任秘书省正字,后因病辞职,专心行医,救治了无数的病人,深受百姓的敬爱。他还精通养生之道,主张吐故纳新,清肃肺气,延年益寿,不嗜甘美之食。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自拜访他,询问他的药理和养生之法,并赐给他朝散大夫的官职和寿杖衣物,以示嘉奖。甄权当年就去世了,享年103岁。

甄权一生著述甚多,除了《明堂人形图》一卷外,还有《针经钞》三卷、《针方》一卷、《脉诀赋》一卷、《药性论》四卷等。可惜的是,这些著作都已经失传,只有一些残篇或引文,散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书中,令人惋惜。不过,从这些残篇或引文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甄权的针灸学说的精髓和特色。

《明堂针灸图》——唐代针灸集大成之作

《明堂针灸图》是唐代官方主持修订的针灸著作,是《明堂人形图》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唐代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它在《明堂人形图》的基础上,增补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十二经脉的起止、循行、别通、输等,以及一些新的穴位、病候、针法等,使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更加完善和系统。

《明堂针灸图》的修订,与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视和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630年,李世民接受了李袭誉等人呈上的《明堂针灸图》,仔细阅读后,发现人体的背部是五脏六腑的经络穴位的汇聚之地,如果用鞭子打击,会损伤经络,影响气血,甚至危及生命。于是,他下令修改了唐律,规定笞刑不得打罪人的背部,而改为打臀部,这是针灸学对中国古代刑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李袭誉是唐代的名臣,曾任少府监、尚书右仆射等职,他对针灸的推崇,源于他亲身经历的一次针灸奇效。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河南,任命李袭誉为潞州刺史。当时,有一些医生被朝廷聘为“征士”,随军出征,但没有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志愿者”。其中有一位就是甄权,他携带了自己的《明堂人形图》,给李袭誉看,但李袭誉对针灸并不了解,也没有多加关注。不久,深州刺史成君绰突发重病,咽喉肿胀,呼吸困难,连一粒米也吞不下,已经三天没有进食。李袭誉得知后,立即派甄权去诊治。甄权只用了一根针,刺入了成君绰右手的一处穴位,不一会儿,成君绰就感觉气道畅通,第二天就能正常进食。这一针灸神效,让李袭誉大为震惊,从此对甄权和他的《明堂人形图》刮目相看,也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街游网立场,如有侵权即删除,站长QQ:192398865:https://www.jiepx.net/126160.html

(0)
上一篇 03/06/2024 12:56 下午
下一篇 03/06/2024 1:03 下午

相关推荐